7月6日至8日,我校成功举办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李应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杨勇平以及6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领域知名专家受邀参加本届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绿色能源与智能动力”,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东北电力大学主办,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综合智慧能源》期刊协办。
学校党委书记张静辉受邀参加开幕式和会旗授旗接旗仪式,校长蔡国伟致开幕词,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吉和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树林分别致辞,副校长孙灵芳、杨冬锋参加相关活动及闭幕式。开幕式由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本届年会主席蔡伟华主持。
张静辉接过会旗
蔡国伟致开幕词
蔡国伟对吉林市委市政府、主办方和各位参会人员对会议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办学特色,高度评价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在双碳背景下为本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王吉致辞
王吉代表吉林市委、市政府向莅临年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表示诚挚欢迎,简要介绍了吉林市基本情况和发展特色。充分肯定了学会在能源动力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贯彻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张树林致辞
蔡伟华主持开幕式
张树林代表对参加本届年会的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和青年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主办方的精心准备表示衷心感谢,从能源安全战略、双碳目标、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指出了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面临的重大历史责任与发展机遇,介绍了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在促进本领域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开幕式上,举行了青年学术年会LOGO和会旗发布、会旗授旗接旗仪式、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和致敬历届年会主席访谈。
年会logo及会旗发布仪式 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
致敬历届年会主席座谈会
大会现场合影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特邀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李应红院士、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覃大清教授级高工、我校王擎教授分别受邀作《二氧化碳循环在光热发电及储能中的应用和展望》《能源动力高端装备激光强化与锻打印技术》《抽水蓄能及常规水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及变革》、《挑战与机遇:油页岩燃烧发电技术突破与创新》等精彩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帅永教授、浙江大学骆仲泱教授共同主持大会特邀报告环节。
何雅玲院士作报告
李应红院士作报告
覃大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王擎教授作报告
帅永教授主持 骆仲泱教授主持
7月7日下午,举行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分会场会议。本届年会围绕能源低碳清洁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氢能及储能技术、电站系统灵活性研究与应用、深海与空天动力技术、多能互补及智慧控制、能源和动力的节能技术、其他与能源和动力工程相关研究等8个专题,共设10个平行分会场,组织了130多位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分会场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认真点评和探讨,与会学者也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交流。同期,举行了论文墙报交流,墙报点评专家同论文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在点评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给青年学者提出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发展建议。
分会场青年学者作报告
墙报交流现场
分会场专家点评
闭幕式上,举行了本届年会高质量论文颁奖仪式和会旗交接仪式,年会副主席、重庆大学李俊教授宣读了高质量论文获奖名单,共30篇会议论文获奖,《综合智慧能源》期刊对高质量论文表彰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会旗交接仪式上,青年学术年会会旗交接给下一届2026年会议承办单位清华大学。闭幕式上,学会为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主席蔡伟华教授赠送纪念盘,副校长孙灵芳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致祝词,孙灵芳代表学校感谢学会的信任和厚爱,感谢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位参会代表长期以来对东北电力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祝贺年会取得圆满成功。年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种道彤教授主持闭幕式。
孙灵芳致祝词
李俊教授宣读高质量论文获奖名单 种道彤教授主持闭幕式
高质量论文获颁奖仪式 会旗交接仪式
学会为年会主席蔡伟华教授赠送纪念盘
7月8日上午,年会参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学校高载能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实验平台,进行技术交流。蔡伟华团队向参会专家学者展示了我校在动力工程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验平台——反应堆热工水力装置,并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
技术交流现场
青年学术年会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的品牌会议,致力于挖掘和培养优秀动力工程科技青年学术人才,展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提升青年学者的科研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搭建开拓学术思想、促进技术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服务,促进我国能源科技水平的持续进步发展。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10届,是我国动力工程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交流会议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动力工程及能源利用学科的发展。
本届年会,有来自近百个院校、研究所和企业的40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代表参会,参会单位数量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本届年会不仅是展示青年学者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新思想、新观点交流碰撞的学术盛宴。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供稿/审稿 蔡伟华)